日前,在第46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包含河北滄州南大港候鳥棲息地在內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順利通過評審,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滄州南大港候鳥棲息地也成為河北省首個世界自然遺產地。
走進南大港濕地,一片片蘆葦隨風飄蕩,各種鳥類或空中編隊飛行,或水中自由嬉戲,時不時掀起層層鳥浪,留下片片漣漪。
滄州市人民政府網站顯示,南大港濕地位于渤海灣西部,總面積達7500公頃,屬于典型的濱海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地,擁有環(huán)渤海生態(tài)區(qū)內保存最為完整的典型沼澤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和科研價值。保護區(qū)現有鳥類271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16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52種。
時間追溯到2020年11月,滄州南大港被正式列入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二期)申遺候選提名地名單。然而,當時的南大港濕地內部被圍堰分隔為若干水文單元,各水文單元之間缺乏有效的水量調控措施,使得濕地水源利用率降低,影響水體循環(huán)和排蓄水。與此同時,水文連通不暢還導致濕地整體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水質凈化功能受損、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明顯下降。
要確保申遺成功,濕地保護修復迫在眉睫。
2023年,電建港航公司中標南大港生態(tài)修復項目。項目以提升海岸帶生態(tài)系統(tǒng)恢復和服務功能為導向,以提高周邊區(qū)域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能力、完善區(qū)域生態(tài)格局、維護和增強生態(tài)系統(tǒng)服務功能為目的,因地制宜地開展受損岸線、河口、濱海濕地等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護與修復,搭建沿海生態(tài)廊道和生態(tài)節(jié)點,實施退養(yǎng)還濕、微地形整理、灘面營造、坡面生態(tài)化改造等一系列工程。
電建人再次憑借專業(yè)和實力,在海洋濕地修復領域上留下了名字。一年來,項目通過圍堰拆除、基底清淤、地形整理等舉措,有效營造了具有自然屬性的濕地生境。河道疏通增強了與附近河流水系的連通,方向性彎曲溝渠的建造既增加了濕地親水岸線長度,又提升了生物溝通度;過水閘門及水泵的修建增強了水文調控能力,確保流水高效貫穿整個濕地,形成生態(tài)綠色的“一汪活水”。源源不斷的活水提升了水系自凈能力,豐茂的水草和魚類不斷吸引鳥類在此翔集,棲息覓食。
項目還對清出的水底淤泥和拆除圍堤的土方進行“二次利用”,構建了適宜鳥類生存棲息的灘面,并在部分灘面復植植被。經過改造,溝渠、水面、蘆葦構建了“廊道-斑塊-基質”的景觀生態(tài),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電建人為鳥類棲息地改造交上了一份高分答卷。
目前,項目已完成退養(yǎng)還濕工程200公頃,入海河道疏通工程15.5公里,濕地生境改善工程3000公頃?!靶撵`港灣、富氧之鄉(xiāng)、康養(yǎng)福地、觀鳥天堂”,如今的南大港濕地,已成為全球鳥類棲息的“客棧”,完成了一場新生的蝶變,徐徐鋪開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蘆葦搖蕩水悠悠,百鳥展翅滿洲頭。作為燕趙大地世界自然遺產的首張名片,申遺成功將河北省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推上新臺階,也必將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fā)展。
“要以此次申遺成功為契機,進一步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保護,切實提高遺產保護能力和水平,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苯眨暯娇倳洖榧訌娢幕妥匀贿z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為申遺成功助力,為自然之美添彩,電建港航公司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胸懷“國之大者”,踐行“兩山理論”,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電建智慧,書寫電建方案。
修復后的南大港碧波秀麗
成群的白天鵝入駐“候鳥天堂”
在濕地“起舞”的白枕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