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晚,2022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發(fā)布儀式正式播出,水電四局職工田得梅入選,也是10名大國工匠中唯一的女性,站在錄制臺上,田得梅有些激動,忍不住淚光閃閃。屏幕中放映著她工作的片段,配著專業(yè)的解說詞,短短一分多鐘,將她個人專業(yè)技能和高光成績娓娓道來。“我們?yōu)榇髧仄?,巾幗之力點贊,你們是好樣的!”主持人話音剛落,錄制現(xiàn)場掌聲響起,讓人們在感動之余,也更加好奇,田得梅,她背后還有多少故事,她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是什么樣的高超技能,能在大國重器的舞臺上刻下一段印記?
心系一藝 其藝必精
一米五六的個頭,不足百斤的體重,遠看單薄瘦削,但就是這樣一個“弱女子”卻能駕駛千斤重的橋機,多年來憑借“零失誤”贏得周圍同事、整個行業(yè)的認可。
田得梅在精準操縱天車
17歲那年,田得梅從青海水電高級技工學校(現(xiàn)青海水電技師學院)畢業(yè),經(jīng)過面試、培訓,她被分往拉西瓦水電站工作。初來乍到,學校的書本知識和真正的實踐始終存在差距,況且她駕駛天車也是一個陰差陽錯的巧合——“當時可供女性工人選擇的崗位只有電焊、配線和天車3種,其它兩個專業(yè)已經(jīng)招滿,我只能選擇天車,我甚至還不知道‘天車’是什么。”好在田得梅遇到了職場中的第一個“貴人”,就是師傅楊玲玲,在她的傾囊相授下,田得梅不僅學會了所有技能,也堅定了要繼續(xù)干下去的念頭。隨后她隨著工程建設不斷轉移“戰(zhàn)場”,在龍江、向家壩、尼那、萬家寨、梧州、葛洲壩等水電站進一步磨煉和精進。
“就像開汽車一樣,不同的司機給乘客帶來的乘坐體驗不同,開橋機也是同理,千萬不能簡單的認為只是把設備或材料從一個地方吊到另一個地方”。師傅楊玲玲的話在田得梅心中深深埋下了“平穩(wěn)駕駛”的種子。如何把這些特殊的“乘客”舒適地吊送至指定區(qū)域,成了田得梅清晰的探索追求方向,2平方米不到的天車操作空間,在她眼中卻有數(shù)不盡的“小門道”。
“手動換檔時要注意逐檔增加或減少,接近吊點時判斷距離提前減速避免急停,開關按鈕和操控手柄時動作要平穩(wěn),不猛拉猛拽猛按……”。每發(fā)現(xiàn)一個駕駛小竅門,田得梅都會繼續(xù)摸索直至完全找到“手感”。日積月累,田得梅總結出了“眼看、耳聽、鼻聞、腦想、手腳動”的“人機一體”操縱技巧。
但田得梅不滿足于只會“駕駛”天車,現(xiàn)場經(jīng)驗累積久了,她開始思考另一個問題,“無論在哪個電站工作,天車都是一直在運轉不停的,起先不管遇到什么小問題,都需要聯(lián)系檢修的同事來處理,要是我自己會做這些了,是不是效率就能提高了?”說學就學,田得梅在下班后多了一項安排,就是跟著試驗室的同事,學習天車的日常維護和保養(yǎng),這項技能讓她應對工作更加自如起來。為了鍛煉自己的耐心、細心,性格開朗、大大咧咧的田得梅特意買了毛線和十字繡磨性子。
“精進自己的技藝,主動去配合師傅們而不是讓他們遵從自己的習慣”。慢慢地,田得梅受到越來越多師傅們的認可。“得知開橋機的是田得梅,我的心里就格外踏實”,和田得梅經(jīng)常配合的起重師傅常慧周這樣說。
匠人精神 巾幗之力
2019年4月,當水電四局白鶴灘機電安裝工程項目部成立征調各工種人員時,師傅們第一個推薦了田得梅。
當舍下不足周歲的孩子,帶著行李匆匆趕到白鶴灘時,面對眼前忙碌又有些雜亂的工地現(xiàn)場,田得梅倒是覺得“很平常”,和之前待過的項目并無二致,那時的她還無法預料,在大國重器的舞臺上,她將綻放出怎樣的光芒和華彩。
項目開工初期,白鶴灘水電站左岸安裝間場地被土建雜物大面積占用,為盡快開展施工,需將場地及時騰出,作為項目部當時唯一的天車工,雜物倒運和設備材料吊裝的重任便落在田得梅一人的身上。時間緊、任務重,田得梅經(jīng)常兩個橋機換著開,以每天超過12個小時的高強度作業(yè)時長,在短短幾周時間里完成了項目前期材料設備倒運和場地清理等工作。
與此同時,田得梅也從曾經(jīng)的“徒弟”變成了別人的“師傅”。作為天車班班長,田得梅堅持通過“傳幫帶”,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所學傳授給徒弟。如今所帶出來的6位徒弟,已全部能夠獨立負責吊裝作業(yè)并憑借優(yōu)異的工作表現(xiàn)轉錄成為水電四局正式員工。
“師傅兢兢業(yè)業(yè)、刻苦鉆研的精神,將一直影響著我們,在天車工的崗位上持續(xù)發(fā)揮光和熱,為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田得梅的徒弟鄧滿平說。
2020年8月18日,白鶴灘水電站全球首臺百萬千瓦水電機組轉子迎來吊裝時刻。作為水輪發(fā)電機組的核心部件之一,轉子是機組安裝過程中重量最大的部件,起吊重量約2100噸,需由左岸地下廠房內(nèi)部兩臺1300噸橋機配合完成吊裝。在吊裝過程中,兩臺橋機需要保持步調一致,以7米每分鐘的速度前進。面對挑戰(zhàn),田得梅帶領班組成員一次次模擬轉子吊裝過程,詳細講解各個重要關點注意事項,一遍又一遍的對觸電控制器、剎車片、行程限位、警報裝置等橋機部件進行檢查。
吊裝時,她冷靜細心,沉著細致,面臨5厘米的吊裝誤差,在眼睛無法看到的情況下,她憑借出色的吊裝水平,一次性順利完成全球首臺百萬千瓦水電機組轉子吊裝,全面吹響全球首臺百萬千瓦水電機組攻堅號角,為2021年6月28日首批機組安全投產(chǎn)發(fā)電,獻禮建黨100周年打下了堅實基礎。
后續(xù)工作之中,田得梅結合白鶴灘左岸地下廠房實際情況,不斷總結經(jīng)驗、分析不足,在她的帶領和天車班的共同努力下,左岸剩余7臺百萬千瓦水電機組轉子全部取得一次性順利吊裝就位的良好成績。她所帶領的天車班2021年榮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她個人也因為優(yōu)異的表現(xiàn),先后榮獲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大國工匠”、中國電建“電建工匠”、中國電建“起重機械操作專業(yè)特級技師”等榮譽稱號。
十年一劍 青春如梅
“天車班有那么多人,為什么能得到這樣榮譽的只有你呢?”一次,來采訪的記者突然這樣問她。
田得梅有些沒反應過來,要說技術,她覺得駕駛天車并不難,自己的徒弟也能駕駛好,讓自己能這么“脫穎而出”的,最關鍵的就是一顆責任心。田得梅說,自己對待天車駕駛間,就像是看自己的家一樣,“我每次都會提前半個小時上橋機進行試車,對橋機狀況進行全面檢查,尤其是觸電控制器、剎車片、行程限位、警報裝置等設施的完好情況。機身、鋼絲繩需要加油保養(yǎng)的,一點也不能含糊。”
“橋機也有自己的脾氣,你認真對待它,它也會好好對你。”田得梅補充了一句,有些唯心,但卻一臉認真。
是的,在這里,無論是吊一千斤還是一千噸的設備,都需要萬分小心,設備一旦吊起,設備的安全、周邊的安全那就全部掌握在司機一人手中,任何的馬虎輕心都將帶來無可彌補的嚴重后果!
一顆責任心,讓她全身投入工作,沖向前方的戰(zhàn)場,也是一顆責任心,讓她舍棄了身后的眷念和牽掛。
田得梅家有兩個孩子,一個上小學,一個還在幼兒園。因為丈夫劉敦義也是同事,所以兩個人常年在工地上,一年到頭,回不了幾次家。但好在家中老人都能支持他們,幫忙帶著兩個孩子。得知兒媳婦接連得了好幾個獎,還轉正成了水電四局正式職工,老兩口也開心不已。
今年過年,田得梅多在家里待了幾天,難得團聚的時光里,她幫父母洗了幾次鍋,陪孩子做了幾次作業(yè)。
“白鶴灘收尾工作還在繼續(xù),我趕回去要處理,結束之后,就聽公司安排,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節(jié)目播出當晚,水電四局很多同事圍坐在電腦和電視機前,觀看了這激動人心的時刻,不少熟識的人向她發(fā)去微信祝賀,面對親朋好友的稱贊,田得梅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其他同事們更應該獲得這項榮譽,我做的這些都是應該的……”她不知,就是這些“應該的”,讓這位“大國工匠”贏得了組織的肯定與同事的認可。
天車承載夢想,奮斗鑄就輝煌。在田得梅身上,我們看到了她執(zhí)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這既是中華民族工匠技藝世代傳承的價值理念,也是我們開啟新征程,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時代需要。面對未來,她將始終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不忘初心,篤定前行,奉獻不止,為企業(yè)發(fā)展保駕護航!(黃小云 楊帥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