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近日,北京星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辰新能”)宣布完成Pre-A輪融資,金額近億元,投資方為海松資本。本輪融資將用于支持新一代儲能系統(tǒng)產品及關鍵材料研發(fā)、進一步擴大生產基地產能,強化星辰新能在全釩液流儲能行業(yè)的布局。
據介紹,星辰新能成立于2021年,主要從事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tǒng)的研發(fā)、制造、生產,業(yè)務貫穿石煤釩礦、電解液、電堆核心組部件、電池整機、儲能系統(tǒng)等全產業(yè)鏈。目前,公司已與國內眾多電力集團、工商業(yè)用戶簽訂項目訂單,預計全釩液流儲能系統(tǒng)下半年量產。
液流電池是電化學儲能的技術路線之一,與鋰電池將電解質儲存于電池內部不同,液流電池的電解液儲存于電池堆外部容器——充放電時,正負極電解質會分別從循環(huán)泵入電池堆發(fā)生氧化反應,反應完成后,電解液會被重新泵回外部容器還原成原來的狀態(tài),照此循環(huán)往復。
由于液流電池是將能量儲存于水性電解液中,且能量轉化不依賴于固體電極,因此幾乎沒有燃燒爆炸的風險,安全性相對較高,被視為下一代儲能的重要技術方向。
目前,儲能領域應用最廣的是鋰電池,占據九成以上市場份額。不過,鋰電的安全隱患一直是痛點,尤其是能量密度更高的三元鋰電池。去年6月底,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fā)布《防止電力生產事故的二十五項重點要求(征求意見稿)》,規(guī)定中大型電化學儲能電站不得選用三元鋰電池,且不宜選用梯次利用的動力電池(主要來自于鋰電池)。液流電池入場迎來了機遇。
此外,液流電池在充放電次數(shù)方面也有明顯的優(yōu)勢。鋰電池的充放電次數(shù)有限,一般在1000至4500次。液流電池一般都大于15000次,是鋰電池的3倍以上。而液流電池中最成熟的技術分支——全釩液流電池,可充放電20000次以上,使用壽命能超過20年。
EVTank發(fā)布的《中國釩電池行業(yè)發(fā)展白皮書(2022年)》預計,2025年國內釩電池新增規(guī)模將達到2.3GW,2030年新增量將達到4.5GW,屆時釩電池儲能項目累計裝機量將達到24GW,當年新增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405億元。
全釩液流電池在學界的技術研發(fā)已有二十余年,但由于技術不成熟、核心材料成本高等原因,一直未能實現(xiàn)產業(yè)化。而近兩年,隨著儲能市場需求增加,一些全釩液流電池的項目也相繼從實驗室走出,在示范項目中落地。
星辰新能方面表示,公司已完成高性能全釩液流儲能系統(tǒng)——STAR OS的開發(fā)。STAR OS系統(tǒng)效率達75%以上,可實現(xiàn)25000次以上充放電,使用年限超過25年。
STAR OS由星辰新能首席科學家、中南大學教授劉素琴帶隊開發(fā)。據介紹,劉素琴是國內最早從事液流儲能材料與設備研究的科學家,曾主持完成國家科技部973液流電池重大基礎研究項目課題,專注于液流電池儲能領域的基礎研究與產業(yè)化工作。
針對全釩液流電池的能量效率提升、性能提升等核心問題,劉素琴及中南大學研發(fā)團隊在關鍵材料電解液、電極、隔膜等方面取得了進展。以電解液為例,其采用獨特的電解液活化專利技術,大幅提升了釩資源利用率,在提升全釩液流電池性能的同時,也降低了電池成本。
從研發(fā)到量產,要翻越的一座大山便是成本。星辰新能通過改進電解液配置、提升釩資源利用率等方式優(yōu)化成本,同時也在上游加強釩資源領域的布局。
據了解,星辰新能自持了湖南湘西古丈縣的釩礦資源,近期還與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國五礦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前往“釩鈦首縣”四川省鹽邊縣進行交流,推進釩電池材料、高純釩材料及電解液制備等方面的合作。
此外,在保證原料供應的基礎上,星辰新能還能通過融資租賃方式回收釩電解液,形成“生產-使用-回收”的閉環(huán),從而降低項目初始投入,減少用戶前期的資金壓力。
在量產進度方面,36氪了解到,今年5月,星辰新能的全釩液流吉瓦級工廠在常州武進落成,預計將于今年8月投產第一期300MW量產線,并在今年12月建成第二期700MW量產線,未來最終總產能將達到3GW。據稱,其儲能方案將在多個國家、省、市級重點儲能項目中進行規(guī)?;瘧?。
來源:36氪 文:彭蘇平
評論